隨著“3.21”響水爆炸事故的發生,全國各地區對于各轄區內的所有化工園區、化工企業進行了全面大整改,像江蘇鹽城提出“無化區”,江蘇省要求全省的化工園區不超過50個;河南停止新批化工園區、化工項目等等,全國幾乎都籠罩在“談化色變”的陰霾當中。
目前全國多省已經開始了關停撤銷化工園區的步伐。
與我國事故過后大規模關停撤銷化工園區的做法不同的是以精工品質聞名世界的德國。
德國化工園區:將安全與環保做到極致
01
以市場為導向形成化工園區發展模式
德國化工園區的發展始于20世紀90年代,得益于拜爾公司等大型化學公司的對外開發。大型化學公司為了與其他企業進行合作,或將一部分業務進行分離,開始在周邊規劃出一小塊用地,吸引企業進入園區,經過不斷發展形成了德國現今的主要化工園區。
目前,全德國境內大約有60個左右的化工園區?;@區在德國的發展主要得益于如下的優勢:
多個企業組成有效的生產鏈,使其處于共同的產業鏈上;
生產環節之間距離短,既節約運輸成本又降低了運輸安全風險;
共同存儲(物流),節約生產成本;
成立專門負責基礎設施的經營管理公司,解決企業后顧之憂;
靈活和優化的商務模式,使企業享受在時間和成本上的優勢,把精力專注于核心業務;
通過專業技術的聯盟,使企業獲得新的技術能力;
企業是上下游關系,相互了解,有利于樹立共同的安全理念。
德國的化工園區是在老化工基地基礎上發展的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是按照“產業集聚、用地集約、布局合理、物流便捷、安全環保、一體化管理”的原則發展起來的一個新生事物,對于德國化學工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02
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
《聯邦污染防治法》是德國安全、環保工作的基本大法,與《聯邦防泄漏法》《消防法》《聯邦污染防護條例》《處理有害物質的特殊規定》以及歐盟《塞維索II準則》等共同構成化工企業安全、環保工作的基本法律法規框架體系。
《聯邦污染防治法》是一部全面的、綜合性的法律,同時涉及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環保問題,由36個附屬法規或細則構成,內容詳實、具體,可操作性強,與其他一些法規如《建設工地條例》《生產安全條例》《施工現場條例》等共同涵蓋了化工企業從規劃、建設、運行直至廢棄物處置的全生命周期過程的安全、環保問題,是德國化工企業、化工園區安全、環保工作的基石。
統一完善的法律框架體系可有效避免法規不一、標準不一、政令不一的問題,有利于政府部門協調對化工企業、化工園區的安全、健康、環保、消防、設備等工作的監管,也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
03
企業入園審批嚴格,消除潛在風險
目前,德國從國家戰略層面并沒有明確的企業安全準入制度,企業進入園區主要是以產業鏈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各個園區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利益要求,采取靈活的、適合自身的方式,做法也不盡相同。
盡管如此,根據《聯邦污染防治法》《塞維索II準則》的要求,化工企業、化工園區在進行總體規劃和建設規劃時,也應遵守嚴格的審批程序。
《聯邦污染防治法》第4-21條規定了哪些工業設備需要審批,第22-25條規定了哪些工業設備不需要審批。政府部門對項目的審批主要從技術和管理、合適的安全距離、大規模人員疏散等3個層次考慮,并分成規劃設計、編制申請、遞交申請、申請審查、審批5個階段。
04
工傷保險為杠桿,促進高危行業安全生產
德國法律規定,化工等13個高危行業從業企業必須加入相應的同業公會組織,其中,化工行業所屬的同業公會為原材料與化工同業公會。
同業公會負責本行業從業企業職工的工傷保險,該保險的投保對象為企業職工,投保范圍包含因生產安全事故、上下班交通事故造成的傷亡損失及職業病損害,保險費用由企業負擔。
一旦發生事故,因事故受到損害的職工直接得到同業公會的賠付。同業公會則通過督促檢查,使企業采取有效的措施預防事故發生,且根據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業績的狀況核定下年度保費費率額度等手段來督促激勵企業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在這種機制下,同業公會行業效益最大化和企業收益最大化的追求與生產安全業績的實現,通過經濟杠桿得以緊密連接在一起,有效避免了企業因事故賠償而破產,并確保了高危行業和從業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落實。
05
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安全可靠應急保障
德國災難救援工作歸口各州的內政與體育事務部統一管理,并設置應急辦和應急指揮中心。全國16個州分別設置了州應急指揮中心,綜合負責全州重大災難如洪水、地震、化工事故等的救援指揮工作。
以志愿者為主的民間救災力量是德國應急救援工作的一大特色。如德國聯邦國民災難救援總署(THW)在全國設有668個基層國民災難技術救援組織,共有8萬多名訓練有素的救援人員,其中99%為利用業余時間參加訓練和救援工作的志愿者。
以志愿者補充救援力量,可使政府部門節省大量運行開支費用,從而可將資金用于技術裝備的提高上。另外,民眾的廣泛參與,也使得整個社會的安全意識、安全文化、對政府的認同得到明顯提升。
06
行業自律+科研發達=安全高品質發展
在化工等高危行業自律管理方面,如德國北威州魯爾地區及其所轄的科隆市附近,就有覆蓋聯邦(全國)的原材料與化工同業公會、科隆化工聯盟、化工合作網等多個層級的行業性組織在發揮作用。行業自律組織的高度發達,不僅有效地促進了行業高速發展,在安全技術研發推廣、安全管理及行業自律監督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德國的58所化學化工方面的綜合性大學和24所應用技術大學(職業學院),47個馬普協會(偏理論),23個弗勞恩學會(偏應用),6個赫姆豪茨聯盟,5個萊布尼茨聯盟等的研究所,為德國化學工業提供了頂級的技術研發和高素質的人才基礎,確保了德國化學工業的長期安全、健康和高品質發展。
07
痛定思痛,吸取教訓,總結經驗
反觀德國化工行業和化工園區的發展歷史,也有血的慘痛教訓,當地化工園區發展走過的彎路,留下的問題至今仍然存在不良影響。
1921年9月21日,路德維希港市巴斯夫爆炸事故,死亡500多人,當地居民在事發地點豎立紀念碑銘記這一事件和緬懷事故中不幸催難的人員。
1948年,德國化工行業再次發生鍋爐壓力容器爆炸的事故,又奪去了200多條生命。
勒沃庫森市的化工園區基于拜耳公司原有化工企業發展而成,由于數十年前的發展理念中未能全面考慮安全、環保等問題,出現了化工固體廢料堆放污染土地和水源、化工園區與周邊人口稠密區域距離過近等嚴重問題,雖經斥巨資采取環保措施和征地搬遷居民,但很多嚴重問題和隱患至今尚未完全得以解決。
我國化工園區借鑒之處
01
借鑒工傷保險同業公會監察制度
在德國,國家安全監察和工傷保險同業公會監察的雙軌制模式,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我國工傷保險杠桿作用還沒有發揮出來,安全生產事故預防“兩條腿”走路的大格局還沒有完全形成,企業還沒有完全從一般的被動檢查到自主管理的過程中轉變過來。因此,工傷保險杠桿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作用尚有很大發揮余地。
02
加強企業自律,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當前,我國的安全生產仍處在本能階段末期、制度階段初期,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還停留在表面,組織推廣國內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社團組織、化工企業、化工園區等建立行業自律組織,通過優化的關系網絡、技術聯盟,提高企業管理經驗,并進行自律監督。
03
鼓勵科技興安,確?;@區長治久安
發揮行業自律組織在安全技術推廣方面的作用,設立專項安全生產科學技術基金以支持安全科技事業,培育、發展與安全生產有關的產業化進程。
同時,以德國安全距離表為基礎,結合歐盟其他國家的定量風險評價的方法,完善我國化工企業、化工園區安全距離標準。 鼓勵企業采用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方法來識別工藝安全風險。大力推廣先進的化學品應急救援技術及防污防泄漏技術,如渦噴、大功率遠距離汲水、BASF碼頭港池氣封等。
04
吸取經驗教訓,堅持科學發展原則
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嚴格準入、一體化管理”的原則,做好園區的規劃選址和企業布局,嚴格園區內化工企業安全準入,加強園區一體化監管,推動園區與社會協調發展;
建立“責任明確、管理高效、資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園區安全管理工作機制,將園區內企業之間的相互影響降到最低,強化園區內企業的安全生產管控,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加強應急救援綜合能力建設,促進園區安全生產和安全發展。
后記
受到“3·21”江蘇爆炸事故的持續影響,全國范圍內展開化工園區大檢查,全國1000多家化工園區將面臨整改,不合格的將被關停。在面對日益嚴峻的生存環境,化工企業的困境逐漸從如何發展重新轉移回了如何立足,然而只有堅實的基礎才能支撐起未來的發展與規劃。盡管中國化工之路還很長,但大浪淘沙去偽存真,生存下來的強者將是未來可期的支柱。
來源:化工人club
整理:中能科技
更多行業資訊及產品信息
歡迎訪問中能化學科技官方網站
www.sfwfi.com